展前闲话
这个展览以山为内容。《不山为“景”》的说法,在这里用有转词的嫌疑。本来,这是针对我个人提出的问题。
山是存在,就在那里。作为生命,人与山在自然的空间里是一种平行意义上的依存。根本地讲,不存在山为人呈现景色;也不存在人为山的“主体”。它们是整体。其实,人借助诗、绘画……创造的是人自己。人性在一种创造中才可能根本性地见识自身存在的内在独特性和差异。
那么,在画面上的山、天、云、景……一定是关于山对人自身内在的发现和寻找。所以,“景”不在景里。现实中的山和景被移开,甚至被撕碎……开始在混沌、纠缠、矛盾的无序中潜伏至人内在时间和空间的节奏里重新建构,如同一次精神的建筑。在这样的过程中,“景”是人,是内心。“景”是神谕。
或许,怀如此“纯粹”的念头,涉足在祁连山的冰沟;面临阿咪东索山、尕让艾果拉神山和昆仑山口的时候,我们会在一瞬又一瞬之间惊恐地意识到:原本我们的看--“观察”,我们的想--所谓“思考”,以至于一切行为在发生之前,似乎,一定是在某种被“秩序化”的力量笼罩下显露出来的。词语、概念,教化和经验、技能,无时不在地抵消着我们对山宁静无邪的注视和想象。
然而,我们还有机会寻找到或接近到“景”吗?我们的身体、器官和大脑在作用吗?……
尽管这些已是最初始的话题,但对我个人来说,受用、切实。
感谢惠和斋画廊。
贾滌非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2022年8月
同仁·努让村山(青海) 布上油彩 60cm x 80cm 2019年
同仁·保安公路山(青海) 布上油彩 60cm x 80cm 2019年
同仁·卡加村·山(青海) 布上油彩 60cm x 80cm 2019年
同仁·奴合加山(青海) 布上油彩 60cm x 80cm 2019年
贵德·黄土山(青海) 布上油彩 60cm x 80cm 2018年
纸上作品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