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涤非练习》
作者:贾涤非
设计:雅昌·北京设计中心 孙文彬
出版:吉林美术出版社
印制:雅昌文化集团·北京艺术印刷公司
荣誉:2020年度中国“最美的书”
一颗独自生长在荒漠的树、一只飞过天空的鸟、一幅挂在展厅的画本身不存在任何意义。意义只是你自己对心的定义。当你的身体所有的零件和心通力合作,让你在生与死之间蒙受一段短暂的恩惠,把一个跨越时空和界限的特征送向未来,抵达一种至高无上的境地,就是这种境地也不是可以奢望的,还应当说明时间、场合、人物、感受…以及未知条件,这…是我想说的。乔治 · 莫兰迪曾说:“我相信,没有任何东西比我们所看到的世界更抽象,更不真实。”
《贾涤非练习》这本书,是我做书生涯前十年的一个阶段总结,前后和先生已出过六本画册。每做一本,纵使不通,像闯了祸,也是建立在内容基础上的冲动和感觉,等自己回过味来,捶胸顿足,又自陷重围。到了这一本,等于将那些隐藏在犄角旮旯的兽再次唤醒,在黑暗中,虎视眈眈…对着我。
我们对世界的认识和情绪反应都是通过感官得来,眼看、嘴尝、耳听、鼻闻、手触,腿脚丈量,大脑思考。感官决定了自己能够拥有的边界和潜能。而书是一种物质连接:打开、翻动、查找、审视、切换、捕捉、触摸、联想、召唤,然后,形成想象和库存。
书的体量,尤其是储蓄的能量,借助纸张、印刷、图形、文字、装订固定下来。再经过读者的触摸、互动以及时间与空间的转换、并置,跨领域的延伸,就像欣赏艺术品原作的场域和心情。
拿到一本画册被扑面而来的内容牢牢吸引,这是做书很重要的事,甚至是最重要的事。设计师没有任何风格企图,反而让书体空间洋溢出独特的姿态。存留内心美好的那一部分,重拾判断支点,让“艺术”回来。
不知从何入手又不知如何描述,作为艺术活动,它就是让你兴奋,促使你主动参与,期待更多关于理解艺术的信息,这或许是人类当今或未来的一种趋势。
设计师自我表达的后退,内容“艺术”的向前呈现,使得当代艺术的实验性有了“独立理解”的可能性:如何观察、思考与感知。
这种方式与观念的并置,正是自成体系的推演。设计师转身于研究和观察的角色。
一切得不到却渴望得到,愤懑又窒息的事物,喜悦、温暖且赋予生存意志的事物,以及一切毁灭的事物——生命并不顺遂,但必须生长。也只有生长,才能“即其所居之位,乐其日用之常…而胸次悠悠”(朱熹《论语集注》)。
做书也曾试图解构、搬运…作者的内容意义,在另一个地方重新建立和固化成某种看得见的自我形态。支撑生活不能满足、驱使、完成的“我”之所以是“我”的部分,而这个部分需要一面镜子,鲜活生命的镜子:
眼睛几乎是呆视着“静物”
好像在其中可能会找到什么
也生怕忽略了什么细节
颇感敬畏
心里好像只有一念:看得清楚些…
书是什么?书的意义与极限又在哪里?新的媒介中蕴藏着不同的结构,对待文字和图像的方式也在变化。人与人之间的障碍,立于镜子的两端,立于屏幕的两端,有没有可以通达的门?又或者立在那里,不近不远,它注视着你。也是我和先生相识十年,蹲在那里,雕刻的“自我”的部分。
采访摘录:
能讲解一下这本画册的设计理念吗?
由于这本小画册里的作品是从上海一个藏家收藏的一千多幅贾先生于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之间创作的素描、油粉彩、水墨和水彩手稿中挑选的近600幅习作。贾先生又特别神秘的一个人,大画家吗,骨子里都散发着光芒。形态上就想白白净净:“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又想有读者的偷窥癖在上面。就在“Jia Difei Works”这个字形上琢磨,经过排列,发现字母“i”在一条线上时,特别有韵律感;上面的圆点进行错位后,“模切”掉一个,即传达了“阴阳”易学的原动力和窥探的心思,又有“不重复自己”在里面,很像贾先生的作画心态。书不仅是用来读,还要有互动的部分,才比较“互联网”,对吧?于是就将书的第一个印张设计了一个拼图,读者可以尝试着拼一拼。
画册的开幅很特别,似乎很少有人会做这么小的书,因此也是一个很大胆的设计。您是怎么想到64k这个尺寸的?
厌倦了大书,平时做的太多了。习作体量特别大,就想着做一本口袋书,小小的,宝典类型的,经常翻,会入魔的那种…。
设计的过程中,是否有推倒重来的地方?
有,当然有。设计师,跟艺术家一样:“关起门来折磨自己,打开门来吓唬别人”。
从拿到图片到设计,再到印刷成品这个过程,大概花了多长时间?
答:挺长时间的,一年多的时间,从去年十月份就开始了。主要是遇到了疫情,贾先生去英国,滞留了大半年。我俩就在网上相互折磨对方,还有时差问题。
在您看来,为艺术家做书有什么不同?
说有什么不同?每个艺术家都是独一无二的,这一点最吸引设计师。
附画册中的几幅练习,与当下的自己共存:
______________
设计师简历
孙杰/文彬
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视觉传达系多媒体专业。吕敬人书籍设计研究班学习(北京),何见平“设计五夏”研究班学习(杭州),德国包豪斯夏季学院研究课程(魏玛)。专业考察:德国、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和香港等
中国出版协会书籍设计艺术工作委员会委员
雅昌北京设计中心经理,美术专项工作室负责人、资深设计师、艺术指导
主要参展与获奖
国际商标标志双年奖(优异奖)、亚洲之星包装设计大奖(亚洲之星)、美国印制大奖(优异奖)、香港印制大奖(全场大奖、冠军奖、优异奖)、中华印制大奖(全场大奖)、全国平面设计大赛(一等奖、二等奖)、中国创新设计红星奖(红星奖)、第八、九届全国书籍设计艺术奖(10件入选、2件优异奖)、GDC平面设计在中国(专业组入选)、中国“最美的书”奖、靳埭强设计奖等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